BOOK DATA
English Title: People's War People's Army
Author: Võ Nguyên Giáp
ISBN: 978-4122040434
Language: Japanese / French / Vietnamese / English
Publisher: Chuokoron-Shinsha, Inc.
(Japan, 2002)
武元甲著作的《人民戰爭和人民軍隊》是一本軍事學的經典著作(一本好書同時也是一本歷史書。它概括特定歷史時期的具體情況,如1945年的八月革命以及1954年的奠邊府戰役,即先解放北越的過程),而至今未有中文版。繼俄國革命戰爭(1917-1923),中國革命戰爭(1927-1949),越南革命戰爭(1945-1975)才是三大世界史上最獲得成功的馬克思主義革命。
其軍事領導人武元甲在世界歷史上不可否認地與締造紅軍的托洛茨基以及人民解放軍的毛澤東並肩屹立。無庸置疑,擊敗美國的亞洲兩大軍事天才都是指毛澤東和武元甲。作為綜合學說的馬克思主義是包含經濟學,哲學,社會科學,軍事學等以及其他所有學問的跨領域綜合學說,並不限於列寧所謂三大源泉(英國古典政治經濟學,德國觀念論哲學,法國空想社會主義)的領域範疇,它其實是包羅萬象的辯證法運動本身,也不該是什麼黨派或派別等,具有排他性的物化/異化了的團體或框架或招牌。此次,我深度閱讀和介紹的是其中軍事學的專業領域。
首先什麼是軍事學的辯證法呢? 那就是游擊戰(Guerrilla warfare)/游擊隊,機動戰(Maneuver warfare)/機動部隊,以及正規戰(Conventional warfare)/正規軍(常備軍與預備軍)的辯證發展運動。其實,紅軍,人民解放軍,以及越南人民軍都成功地完成了此一辯證法發展過程。
換言之,光是這一點早就否定了二十世紀以來的普遍謬誤和錯亂觀念,即人民戰爭和人民軍隊是靠游擊戰的,組成游擊隊是個終極目的。誠然,這絕非正確的觀念,是因為地方游擊隊逐漸形成和統一成機動部隊,最終成功地發展為可打敗敵軍的正規軍或有效組織正規軍打敗敵軍才是其整個軍事組織,軍事作戰脈絡的終極目標。古巴革命戰爭也絕非單靠游擊戰的,而是經歷過游擊戰-機動戰-正規戰(決戰時)的辯證過程的。游擊戰不是永遠打游擊戰的。形而上學是個致命的錯誤。
在此,根本不存在的是永遠可停在游擊戰和游擊隊的軍事組織和軍事作戰。它根本不是什麼軍事的真理。抓到這點就可以理解武元甲的軍事學,是因為他的整個軍事學是講這個辯證矛盾進展的具體過程(越南革命戰爭的歷史)。也就是根本不存在拘泥於游擊戰和游擊隊的說法。
此外,這個最基本的軍事學的辯證法揭示反修例風波的軍事學本質。簡言之,反修例風波的所謂示威者及其組織並沒有這個軍事學的概念,而停在所謂游擊戰和游擊隊的初步階段而言,而在其設計上絕對沒有後續的考量,組織概念沒有顯現。這也合乎那些炮灰都是炮灰,幕後金主們的考量只是一時之用,阻止逃犯條例修訂案(金主們真正想要阻止的是逃稅犯被送中處罰的威脅)而已,所以只限於游擊戰和游擊隊的設計(它甚至是個沒有什麼槍械的,也並沒有真正稱得上軍事作戰的武器裝備的)。這也就是說真正的軍事專家和國防部都並沒有參與於其中。
還是以國務院和其龐大社團組織網為主的社運/媒體路線,而不是真正搞軍事作戰的。雖然所謂顏色革命是往往解釋為綜合作戰,混合戰等,但如此搞混的是軍事學本身的觀點。更進一步地說,反修例風波在其組織原則上並不是搞所謂獨立建國的分裂主義的,是因為他們根本缺乏組織正規軍的發展念頭和關鍵概念。就是說,其設計者在其組織原則上明確向中方表達了他們並無所謂獨立建國的分離主義的意圖,只想阻止逃犯條例修訂案而已。因此,最後所謂NGO/社團訓練的素人速食游擊隊以及網媒巨魔農場扶植和發號令的烏合之眾和正規軍的人民解放軍之間的內戰並沒有登場的,連對峙都未發生過。
於是,反修例風波的軍事學本質是軍事學的不在場。該運動是由國務院系統組織的,還是國防部組織的?那就要看其組織方式。不能與以往一樣把這兩種不同政治系統混為一談。其組織方式本身是個信號,它甚至揭示他們是否是一時之用的社運示威還是真正長遠地發動的真軍事作戰。結論是,反修例風波是由國務院應面對逃稅而恐被送中的當地寡頭們之要求而受託組織的社運,而並非由國防部發動的正規的顛覆性軍事作戰。
還有,今年才曝光的反修例時期的重要事件共有兩個。一個是,在2020年6月30日港區國安法發效的紀念日,黃之鋒被美國總領事館拒絕庇護一事。
在談論其內容前,首先重要的背景概念是在香港水域外,中國海警管轄的中國領海,也就是所謂內地(香港官方俗稱海外)並不限於北邊,香港的東南西也都是內地。
該事件消息出自於一本新書Among the Braves: Hope, Struggle, and Exile in the Battle for Hong Kong and the Future of Global Democracy (2023)。
為全面理解該消息,先要想起的是,在2020年8月23日,走私集團(黑道)協助的「12人港人案」發生前,美國曾考慮貪污案罪犯前日產CEO 卡洛斯·戈恩(Carlos Ghosn)在2019年12月30日聘用在當地以保安公司之名普遍運作的僱傭兵公司人員成功逃出日本並前往黎巴嫩的港版。即透過水路走私移民。這其實是「12人港人案」隨後不久就執行的類似方案。
該事件揭示幾個一般市民不知道的事情。譬如,政治上利用的美國辦公室並不限於總領事館內。還有其他建築物內也有美國辦公室。它旁邊的聖約翰大廈內也有政治利用的美國辦公室。更有趣的是律政司也是它相鄰的建築物。此外,酒店也是外交官或以外交官隱蔽身分(總共有三種隱蔽身分,即最安全,最主要的是外交官身分,商務/公司職員,學者/教授身分)行事的情報人員與線人(operatives)密會的典型地點,如四季酒店和中環文華東方酒店。商業大廈也不例外,如歷山大廈。那麼,CIA black sites在香港呢?連斯諾登都不知道。不過,若有政治逃難者潛逃,他們就會透過人權律師及其社團網絡準備九龍的難民劏房是個已被揭示的途徑之一。
黃之鋒被拒絕授予國務院的外交保護證明的是連媒體塑造的大明星黃之鋒也是個炮灰,何況其他所有受‘救世主’指揮的無名示威者們呢?美國總領事館想保留卡洛斯·戈恩(Carlos Ghosn)方式留給更重量級人物,像他們外交官,case officers自己才會採取該方案。是因為聘用在港也以保安公司名義運作的僱傭兵公司,事後就必定會導致該公司的牌照被保安局撤銷。
在香港運作的國際僱傭兵公司(私人軍事服務公司)都以保安公司之名存在,並在保安局的保安及護衞業管理委員會下獲得牌照。在反修例風波期間出現的一些現場顧問們酷似僱傭兵公司派來的,但至今沒有僱傭兵在港被捕。在港最可能的軍事顧問以及真正的軍事威脅可來自於在港運作的僱傭兵公司。
香港保安服務市場由第一類別、第二類別及第三類別持牌保安公司的服務供應商組成。 香港保安服務的市場規模由2015年的約221億港元增加至2020年的約280億港元,複合年增長率約為4.8%,此乃主要由於對香港保安護衛服務的意識提升。
[…]香港保安服務市場競爭激烈且分散。於2020年,香港的保安服務行業約有600多名參與者。儘管龍頭參與者主要為久負盛名且經濟能力強的國際參與者,但是香港本地參與者亦為市場貢獻大量收入,因為他們有強大的區域夥伴關係和本地網絡以及本地化知識和區域專業知識。
這個背景知識也顯示,對受外判的僱傭兵公司而言,卡洛斯·戈恩(Carlos Ghosn)方式僅能是一次性的非常手段。在策劃者一方的腦袋裡,必定有極為相似的那時期的三大事件,即卡洛斯·戈恩(Carlos Ghosn)逃亡事件,走私黃之鋒未遂一事,以及「12人港人案」。 在此方案上,不管用的是空路還是香港典型的水路,走私集團人員和僱傭兵公司人員也都會淪為炮灰。這邊談的都是被使用的線人(operatives)。
美國記者有關香港反修例風波的新著作披露,正在獄中的前香港眾志秘書長黃之鋒,在《港區國安法》實施前曾經尋求進入美國駐港總領事館,申請政治庇護,但美國未有答允。
書中指,被沒收護照的黃之鋒在港區國安法生效前曾約見美國總領事館官員,希望進入總領事館,效法內地失明維權人士陳光誠進入領事館後轉赴美國,但在2020年6月30日,會面只在美領館對面,沒有領事保護的聖約翰大廈美領館辦公室進行,總領館官員解釋,在美國境外不能申請政治庇護。
書中指,黃之鋒的同伴,在美國的前香港眾志常委敖卓軒以黃之鋒之名向美國時任國務卿蓬佩奧發電郵,再提出政治庇護,蓬佩奧在之後48小時內與幕僚開會,但基於美國當時已經決定關閉中國駐休斯頓領事館,美國官員擔心一旦黃之鋒匿藏在美國駐港總領事館,中國會藉機關閉領事館反制;而由美國出面以水路秘密運送黃之鋒出境亦十分困難,一旦被中國水警發現,會成為國際大事,因此蓬佩奧最終認為無法保護黃之鋒。
書中指,幕僚對此並非一致,美方亦無清晰向黃之鋒交代決定;而在倫敦的前眾志主席羅冠聰同年7月私下與蓬佩奧見面時,亦曾再向對方表達黃之鋒的困境。
書中亦披露,華府考慮回應北京通過《港區國安法》時,時任總統特朗普曾經表達「喜歡」幕僚提出類似英國、加拿大和澳洲的「救生艇」建議,但最終被時任總統右翼幕僚阻止而作罷。
另外一個事件是,反修例風波末日,即2021年1月5日香港警察大規模拘捕反對派明星們的第一天,反修例風波末日前一日,也就是特朗普支持者衝進國會的前一日,美國海軍和人民解放軍在逼近香港,離150公里的中國海域對峙一事。
所謂領海是具有軍事管轄權的海岸基線外12浬(1浬=1.852km),僅為離海岸基線22公里(km)而已。那麼,香港水域,香港領海則是離海岸5.6公里而已。換言之,263個香港島嶼外圍的離海岸5.6公里範圍外,就是內地管轄的中國領海。香港領域是由內地包圍的,而並不限於北方。與一般錯誤觀念正相反,香港的東南西北都是內地。
再加上,領海外的經濟海域,即海岸基線向外200浬(370 km )。換言之,該對峙發生在中國海域內(離150公里)。那麼,該事件的內容就是中方成功在美海軍進入中國-香港領海前阻止了它。甚至,阻止的不是什麼戰機,而是反潛艇的偵察機 US Navy’s P-8A(Reconnaissance aircraft)。因此,這跟恆常的兩岸問題,東沙群島紛爭,以及整個南海群島紛爭有關,都有美國的影子,而反潛艇的偵察機與反修例風波無關。
當然,海軍駐在的美國總領事館知曉此事(有關香港的美軍活動基本上是由海軍管理)。雖然海軍在香港境內的活動是在市區內看不到的,但是該事件揭示了海軍活動主要在逼近香港領海(離海岸5.6km),中國領海(離海岸22km)的中國海域(離海岸370km)一帶在偵查解放軍的動向,主要是反潛艇,以保護台灣=美國實際控制的東沙群島,以致南海群島。
因此,香港有沒有諜影?其實,市民已看到的這件事也就是其所謂諜影的鐵證。駐在香港總領事館的海軍在香港做的諜報活動就是偵查解放軍在海域的活動。其反潛艇的偵查活動理所當然的正是間諜活動之一。雖然根本看不到國安公署在做什麼,有沒有做事,至少人民解放軍在做反間諜活動。該新聞證實的事是中美雙方都在香港領域一帶有作為。該新聞是全面性的,也沒有選邊站。一般偏頗新聞或假新聞或政宣的特點是選邊站,只要報導一方的受害情況,就可得逞。所謂平衡是結果,要的是全面的,雙方的報導。
不過,在資本主義社會裏,媒體資本的選邊站首先是指關於資產階級利益和資本的階級立場上的。這就是在階級本質上所隱藏的選邊站,也就是原初的選邊站。譬如,媒體站在中方,還是美方只是表面對立的選邊站,但是雙方的媒體資本都站在資本一邊的。這才是在階級本質上先驗的偏頗。
A team of Chinese military scientists has released the first open report on the January 5 incident, which includes a significant disclosure.
The report disclosed that a US anti-submarine plane flew close to Hong Kong, reaching as close as 150 kilometers(93 miles).
The report further said that the People’s Liberation Army (PLA) acted swiftly by deploying a classified counterforce during the US naval exercise, but the nature and size of this response remain classified.
Led by Liu Dongqing from PLA Unit 95510, the research team emphasized that US activities significantly threatened China’s national security. The study highlighted that such actions could severely impede the critical missions of Chinese submarines during wartime.
The report said that US spy planes strategically placed sensors in the waters near the Dongsha Islands, which are also referred to as the Pratas Islands. These islands consist of atolls and reefs under Taiwan’s control.
The deployment of these sensors indicates the involvement of the United States in monitoring activities in the region, adding to the complexity of the situation surrounding these contested waters.
In contrast to other disputed islands in the South China Sea, where the United States has been conducting freedom of navigation operations to challenge what it perceives as China’s excessive claims, the Dongsha Islands are claimed solely by Taipei and Beijing.
In this case, the absence of broader territorial claims by other countries sets the Dongsha Islands apart from other contentious areas in the region.
《人民戰爭和人民軍隊》重點概論
1.如馬列主義所述,至今所有社會的歷史無非階級鬥爭的歷史。這樣的戰爭會呈現政治或武力的形態。武力鬥爭只是政治鬥爭的延續。在仍然階級分歧的社會裏,政治就會被歸類於兩大類。即其中一個是,剝削和壓制他者的階級及其民族的政治;另一個則是,被剝削和壓制的階級及其民族的政治。因此,兩種戰爭,正相反的兩種國家,兩種軍隊就會誕生的。就是,一方是革命的,人民的,且正義的;另一方則是反革命的,反人民的,且不正義的東西。(pp.8-9)
2.就中國的革命戰爭而言,它在擁有廣大國土與六億之多人口的半殖民地國家,長期作為民族民主革命的一環來持續的。另一方面,越南的革命戰爭,雖然它與中國同樣朝著民族民主革命的目標邁進的,但是它的不同之處在於該革命戰爭發生在一個殖民地,甚至比中國更小國土的,寡民的小國。(p.10)
3.為何越南民族擊敗了美國干涉主義者支援的帝國主義強國法國呢?[…] 之所以越南人民獲勝,就是因為他們的解放戰爭是人民的戰爭。當抵抗運動擴大到全國時,印度支那共產黨(在1930年成立的越南共產黨前身)在其黨綱強調了抵抗運動必定是全人民的任務。勝利的秘密在於此。我們的抵抗運動是人民的戰爭,是因為其政治目的是為恢復民族獨立而打碎帝國主義者的桎梏,同時打倒封建主義地主階級,以給予農民以土地。換言之,徹底解決越南社會存在的深層次矛盾,即一方面是民族和帝國主義之間的矛盾;另一方面則是人民,尤其是農民和封建地主階級之間的矛盾,以通過越南革命為社會主義鋪路。(p.15)
4.我們著手了人民戰爭,但那是在長期被殖民地化的國家範圍內。因此,在這裡,民族因素是尤為重要的。我們必須把可打倒帝國主義者及其代理們的任何勢力都結合起來。另外,這個戰爭的背景是佔人口絕大多數的農民構成了在抵抗運動和革命戰爭上都必不可或缺的勢力。人民戰爭在這樣的後發農業化國家展開的。於是,它需要明確給民族問題和農民問題之間的關係下定義。而且,為了動員農民大眾,其農民問題的分階段式解決應該是勝利的必然且其決定性的因素之一。恆常留意農民利益的黨從降低佃農的租地費(Tenant fee)和貸付利息開始的。之後,一旦看到了變安定的狀態,情況也允許了,黨就果斷地執行了嚮往農地改革的大眾動員,賦予農民以土地來讓抵抗運動持續和強化。(p.17)
5.在幾年的戰爭期間,各種各樣的錯誤傾向都陸續浮現了。即太注重組織武裝勢力及其成長,而傾向於忽視動員和組織廣泛階層的人民。或許,不太在意人民日常的直接利益而貿然搞戰爭動員,或許,也不充分關注農民的利益,而傾向於想充足人民一般的直接利益。我們的黨對所有這些傾向都果斷地進行了鬥爭。領導抵抗運動到勝利,必須留意強化軍隊,但同時,須考慮動員和教育人民,以擴大和強化民族統一戰線。再加上,也需要努力充足大眾的直接利益,並改善大眾,尤其是農民階層的生活狀態,也需要為抵抗運動動員他們。在黨的指導下,需要以勞動者和農民聯盟為基礎的,非常廣泛的民族統一戰線。(pp.17-18)
6.首先這個戰略必須是持久戰的戰略。不過,並非所有的革命戰爭,所有的人民戰爭必定會經歷持久戰。如果從一開始條件有利於人民,勢力均衡傾斜於革命的一方,革命戰爭就可以在短時間內以勝利告捷。但是,越南人民的解放戰爭則在截然不同的條件下開始的。即我們的敵人是非常強大的。於是在此勢力均衡下,我們連一開始訴諸於決戰的可能性,甚至於敵軍一侵入我們的國土就可以完全阻止的可能性等等都曾未有過的。簡言之,我們根本不可能得以迅速擊敗敵人。(p.18)
7.長期的革命戰爭必備幾個不同的階段,即防衛的階段,勢力均衡的階段,最後則是反攻的階段。誠然,活生生的現實更加複雜。為了實現勢力均衡,並強化潛在能力,有必要更進一步激化和一般化游擊戰。我們等到內外情勢允許的情形,先以一連串的局部作戰,然後又以更大規模的作戰轉移到反攻了。這樣的作戰導致了奠邊府戰役的決定性勝利。(p.19)
8.越南的長期人民戰爭需要合適的戰爭形態。合適的戰爭形態是指適合戰爭的革命性質,也適合敵人壓倒性有利的勢力均衡,也適合仍然極為脆弱的物質條件,經濟基礎。於是,當時合適的戰爭形態就是游擊戰。可以說,越南人民的解放戰爭是為了在抵抗運動的最後幾年轉為機動戰,而從單純發展到複雜化的又長期又廣泛的游擊戰。(p.20)
9.與打革命戰爭的諸多國家相異,越南在其內戰的最初幾年都沒有打過正規軍之間的會戰,也沒法打,而不得不僅限於游擊戰。之後,游擊戰經歷了許多困難和數不清的犧牲而發展為機動戰的形態。機動戰逐漸擴大其規模,同時也保持著一定程度的游擊戰特徵,進一步繼續擴大了攻擊部分要塞陣地的規模,此時已蘊含了正規戰。我軍為了剿滅幾個敵軍士兵或一個敵軍群組,從投入小隊或中隊程度的少數兵力開始,後來為了粉碎一個或幾個敵軍中隊,以大隊到連隊的規模轉到更加重要的戰鬥了。最終,我軍用了幾個連隊,接下來用了幾個帥團轉為愈來愈擴大其規模的大作戰。然後,達到了法國遠征軍失去1萬6千人軍力的奠邊府戰役。就是這個發展過程讓我們穩固地逐步邁向勝利了。(p.22)
10.從當初,三種武裝部隊出現了。即準軍事組織/游擊隊,地方軍,正規軍。依照組織面,這些組織體現了武裝人民總動員政策。那些緊密合作以剿滅敵人了。農民,勞動者,知識分子群起紛紛來到諸隊伍了。於是,黨和國家機關的領導幹部成了将校。必須解決的問題是裝備的問題,是因為任何軍需工場在全越南從來都不存在。大約一個世紀之久,殖民地當局嚴禁了武器的擁有和使用。甚至,近鄰的國家都敵對了越南民主共和國,因此根本不可能進口武器。唯一的武器供給源只能是戰線。即奪取敵人的武器並用於敵人。(p.25)
11.我軍是人民的軍隊,是因為其軍隊保衛人民的基本利益,所謂人民,首先就是勞動者和農民的利益。(p.27)
12.政治工作不僅是宣傳工作,也是大眾教育。甚至,政治工作也是黨在軍隊內部的組織工作。(p.30)
13.面對生產活動,洪水,乾旱,我軍一貫為幫助農民執行了每日計畫。而且,軍隊也與人民保持了正確的態度。連一絲一針也並沒有做出損害人民財產的行為。(p.31)
14.游擊隊為執行幹部和領導人的命令,自己可以積極判斷和採取適宜的行動而在容許的一定範圍內賦予了主導權,並委託給各部隊和各地方處理是個事實。不過,顯然在既定程度上,總是需要中央集權化的指導和統一指揮。於是,軍隊是嚴格的規律本身。這樣的規律並不與我軍的部隊內民主主義相矛盾,也在黨細胞的活動,各種各樣的,不同級別的黨執行委員會的活動,也在戰鬥部隊的全體會議活動上,也都理所當然地貫徹民主的中央集權制的原則。在部隊內,民主主義越得到尊重,部隊內的團結就越鞏固,隨之提高規律的意義,命令也就更加容易執行。就總體而言,軍隊的士氣就會大大提升。(p.33)
15.關於新的規則,這也有絕對不可以迷失的原則。即任何新規則也都必須反映軍隊的人民性格以及維持黨領導的絕對必要性。(p.36)
16.黨正確分析了越南社會的矛盾,以明確揭示革命的基本任務。就民族解放戰爭的問題而言,黨辯證地檢討了對峙勢力之間的均衡,以決定適切的戰略和戰術。(p.38)
17.帝國主義恆常地繼續準備戰爭,並為了侵略強化軍事同盟。(p.39)
18.無論在任何國家,革命武裝鬥爭都必須遵守基本的一般法則。 不過,各國的革命武裝戰爭同時也都必然具有其固有的特徵和法則。(p.45)
19.中國的革命武裝鬥爭是人民打與帝國主義勾結的封建各階層和買辦資本階級的長期內戰。(p.46)
20.長期是殖民地,也是半封建國的越南社會有兩個基本矛盾的特徵。一個是帝國主義和整個民族的矛盾,另一個則是封建地主階級和人民,主要是與農民大眾的矛盾。在此兩者中,前者被視為最本質的矛盾。於是,越南革命是具有反帝國主義和反封建主義此兩個基本任務的人民民族民主革命。1930年以後,黨抽出了社會的兩個矛盾,並就革命的兩個任務下明確定義了。(p.50)
21.八月革命時期:在此時期,從戰略觀點而言,並沒有明確將封建地主階級定義為革命的對象。從邏輯觀點而言,在某種程度上,民族解放的任務與資產階級民主主義革命是分離的。當初,沒有充分強調作為民族統一戰線的工農聯盟的角色。取而代之的是過於高估地主階級。這樣的缺陷,等到後來影響了黨的階級意識形態和黨工作。具體而言,在人民政權和抵抗戰爭的最初幾年,一定程度低估了反封建主義的任務。(p.52)
22.從政治鬥爭轉為武裝鬥爭是需要長期一大準備工作的非常大的轉化。若起義是個技法,這個技法內容所需的一點則是,讓該轉化適合於各時期的政治情勢的新鬥爭形態,並且在各時期的政治鬥爭形態和武裝鬥爭形態之間維持正確的關係。當初,政治活動總是不可或缺的要素,武裝鬥爭則是次要的。這兩者逐漸發展而變為相等的重要性,最後,武裝鬥爭就會佔主要的地位。不過,我們還要辨別武裝鬥爭的優勢處於地方性的時期和處於全國性的時期。鬥爭的形態決定任務和組織的形態。我們經歷的堅決不撓的鬥爭條件下,我們的行動綱領和組織的脫節必然導致了困難和失敗。其脫節,換言之,缺乏毅然決然的態度或謹慎,還有誤判革命和反革命之間的主觀條件和勢力均衡。(p.53)
23.只要缺乏革命大眾的政治運動,勝利的起義就不會發生。因此,為了完善武裝起義的準備工作需要大眾宣傳,大眾的組織化,以及救國組織的擴充和強化等極為重要的任務。只有在堅固的政治組織上,才能建設堅固的準軍事組織。然後,從此可展望進一步的活動和發展。邁向創立與革命大眾緊密結合的游擊小隊了。(p.55)
24.八月革命勝利後:我國曾來沒有過這麼多外國軍隊存在的時期。即日本軍已投降了,但仍然擁有武器。北半部是由蔣介石軍為打倒越南民主共和國的胡志明革命政權而全力支持了越南國民黨。北緯16度以南的南半部則是由英聯邦軍支援法國殖民主義者的侵略戰爭的擴大。(p.71)
25.1946年3月6日的越南-法國預備協約是正確政治路線和戰術的成果。我方因法軍的一部分為與蔣介石軍交替,而決定駐屯在北部的幾個據點了。另一方面,法國政府軍在越南民主共和國在法蘭西聯盟範疇內承認了它擁有自己的政府,國會,軍隊,財政等的自由國家。於是,越南成功地從我國領土驅逐了二十萬蔣介石軍。同樣,然後,我們掃蕩了佔據北部中央地帶沿國境五個省的越南國民黨的反革命部隊。(p.72)
26.一旦法國帝國主義者回來又開始侵略了,在帝國主義者和封建地主階級中最反動的部分之間的共同謀議就逐漸顯現了。當時社會的本質矛盾是我國民族和人民總體與法國帝國主義者及其代理人的反動封建主義徒黨之間的矛盾。因此,我們全面推出了剿滅殖民地主義者和叛徒的激進口號。於是,抵抗運動開始後幾年,就在打倒他們有力的協助者且掃蕩間諜的作戰中,特別處罰了地主階級中幾個反動份子。他們的私有地及不在場的地主所放棄的土地都分配給農民,或是暫時分配了。如此,在實踐層面上,持續執行了反封建任務。(pp.76-77)
27.連在抵抗運動當中,也執行農地改革是黨的正確政策,也具有創造性的政策。(p.78)
28.這場人民戰爭,從其勢力來看,在本質上是場農民的戰爭。(p.79)
29.[武器裝備物資優勢的]敵人的弱點是其戰爭的不正義的性質。由於其不正義的性質,敵人在其隊伍內造成分裂了,也無法取得人民的支持和世界輿論的贊同了。[…] [武器裝備物資弱勢的]我們的優點則是抵抗運動所具有的正義的性質。就是因為這個優點,所以可以團結民族了。而且,取得了寧願接受任何犧牲的人民和軍隊的支持,同時也獲得了世界各國人民的贊同和支持了。這些都是在最後的抵抗戰爭中敵我的主要特徵。敵人的優點是我們的弱點,但我們的優點則是敵人的弱點。不過,雖敵人的優點是一時性的,但我們的則是根本的。基於這些特徵,下了結論,敵人的戰略思考是嚮往‘促使迅速決斷的迅速行動’。因此,隨著戰爭的長期化,敵人的弱點逐漸顯露而其優點也漸漸消失了。這個戰略思考,對於二戰末期過於弱化其潛在戰鬥力的法國帝國主義者們而言,它包含自相矛盾。於是,敵人在執行其侵略計畫上,不得不把漸進式侵略的方式與促使迅速決斷的迅速行動方式結合起來。就這樣的漸進式侵略觀點而言,敵人有時為了拖時間強化其潛在戰鬥力,與我們開始了各種交涉了。但有時敵人漠視從自我弱點產生出來的所有困難和束縛,而一看到有可能性迅速勝利終戰,就立刻恢復了促使迅速決斷的迅速行動的計畫。(pp.82-83)
30.為打贏抗戰,不僅要有正確的戰略方針,也要有適切的作戰方針,即用戰略方針獲勝的必要條件。(pp.87-88)
31.戰鬥的主目的是剿滅敵軍的最活躍的勢力。但千萬不要消耗用以防衛和佔領領土的我軍的兵力。而且,為了最終剿滅所有敵軍而解放領土創造條件,千萬不可以消耗兵力。(p.80)
32.從戰略的觀點來看,如果要游擊戰引發敵人的種種困難,並造成龐大的損失,這就只要消耗敵人。不過,為消滅敵人最活躍的主要勢力並解放領土,必須讓游擊戰逐漸發展成機動戰。[…] 隨著游擊戰逐漸演變為機動戰,那時戰鬥型態開始體現了正規戰的原則。其戰鬥型態逐漸佔主流了。不過,它還是保留了游擊戰的痕跡。機動戰是正規軍的戰鬥方式。即集結較多的士兵來在較廣大的戰場展開作戰。而且,為剿滅活躍的敵對勢力,而攻擊比較不受掩護的敵人,深入突進敵人後方,就迅速後退,果斷地遵守這樣的口號,即面對新局面,保持動態性,積極性,主導性,機動性,決定的迅速性。這才是正規軍的戰鬥法。[…] 一邊,游擊戰完全消耗和擊破了敵人的預備軍,一邊,機動戰必須與剿滅戰並行了。(pp.90-91)
33.說到必須發展游擊戰到機動戰,這並不意味著要排除游擊戰。那意思是說,當游擊戰廣泛展開的中心,有了能力可完成機動戰的正規軍逐漸增大,其正規軍周圍都恆常需要游擊戰的陣型和持續。一旦機動戰出現在游擊戰的戰場,就必須實現在此兩種戰鬥型態之間的正確組合。只有這個,才能讓抗戰前進,消耗和剿滅更多的敵軍,並獲取日日壯大的重大勝利。(p.93)
34.黨的領導是軍隊維持其階級性質以及保證其達成革命任務條件的關鍵。(p.108)
35.只有在軍隊中,實現黨的全面領導,才能讓軍隊避免從階級路線和政治方針脫離,並能讓軍隊執行其革命任務。(p.109)
36.除了人民,即勤勞人民的利益,也就是勞動者和農民的利益以外,軍隊不會代表其他任何他者的利益。(p.114)
37.瓦解敵人的隊伍:需要特別注意敵人周邊的宣傳,啟蒙敵人陣營的士兵們,讓他們理解他們不是在為自身的利益而鬥爭,而是僅為了殖民主義者的利益當做炮灰而已。同時也揭示了對戰爭俘虜和幫兇的寬待政策來拉攏敵人以讓他們的火砲轉向敵人。(p.117)
38.現代化的軍隊是由不同兵種組成的。現代化的戰鬥則是基於不同兵種的緊密聯繫以大規模和高速度展開的戰鬥。(p.131)
39.正規軍的任務是為剿滅敵軍的活躍勢力而引導機動戰到廣泛的作戰地。地方軍的任務則是在他們地方展開作戰,並且與正規軍,黨派軍(Partisan)和游擊隊緊密聯繫。然後,黨派軍(Partisan)和游擊隊的任務則是防衛他們的村落,參加生產活動,再加上,也在備戰,也在開戰時都加入正規軍和地方軍。(p.133)
40.我們都明白,在現代戰,決定勝利的恆常因素中,後方才是佔首位的。(p.139)
41.Navarre Plan (URL): Navarre計畫,簡言之,該大規模戰略計劃是預計在18個月內剿滅大部分的我正規軍,佔領全土,永久把越南改為法國-美國的殖民地且軍事基地。(p.148)
本書所指的特定社會中的本質矛盾,尤其是民族與帝國主義,以及與帝國主義勾結的剝削階級與被剝削階級的矛盾並非在戰時才存在的,也不是唯一限制在戰爭時期才提出來的東西。而正好相反的是,不分戰時或平時都要不斷邁向解決所有矛盾是個社會恆常的課題。戰爭時期只是那些矛盾變成最激烈和以極端形態的現象來突顯自己而已。這並不意味著在所謂和平時期並不存在敵對矛盾。
不僅是戰爭,民族,政治,階級等都分為兩種,一種是剝削階級的,另一種是被剝削階級的。這在階級社會裏恆常地持續存在的。當時從八月革命到奠邊府戰役的越南革命戰爭的一段過程中,武元甲分析到了越南社會當時面對的,其實部分也仍然面對的深層次矛盾。那就是整個越南民族和帝國主義的主要矛盾以及農民與封建地主階級的矛盾。不過,後者被視為當時地主們已沒落了,農民7成已有了土地,所以農地改革是多餘的,甚至農地改革是為了取得中蘇支援而被斯大林和中共強迫。這是蘇聯瓦解後的1995年的說法,也仍然與本書的邏輯思維有出入。
就香港社會而言,兩大社會深層次矛盾是指中美矛盾(中華民族和帝國主義之間的矛盾)以及與帝國主義勾結的地產霸權炒家階層和等上樓組及所有被4高(超高地價,超高樓價,超高租金,超高物價)剝削的諸多階層之間的矛盾。
香港社會的政治經濟和文化上的諸問題都烙印了這兩大主次矛盾。就後者而言,農民革命戰爭時期的農民和農地改革變為主要是佔香港人口絕大多數的勞動者和居屋問題了。甚至,耕者有其田變為居者有其屋了。不過,前者和後者都是跨階級的矛盾。所謂上流難也就來自於4高的吸金系統。面對超高租金的中小企業的薄弱性也來自於4高的破壞性。因此,在香港,單靠勞動者階級的改革仍然不存在。跨階層的問題意識確實存在,而最糟的是,當時越南所指的封建地主階級,在如今香港,就是指地產霸權寡頭集團,鄉議局代表的土豪劣紳,以及炒家階層。寡頭的經濟壟斷也是政治壟斷和媒體壟斷。結局,根本不存在誠實地代表諸多被剝削階層的任何社會勢力。
本書揭示了真正的革命戰爭是真正的軍事作戰,而非社運。它不僅是拿起真槍械剿滅敵軍的,同時也是忠於勞動者農民階層利益的人民軍隊果斷進行的解決深層次矛盾的過程。
亂七八糟的是,香港2019年反修例風波,此顏色革命和反顏色革命如今都淪為反動了。僅能說在中美矛盾上,中方達成了勢力均衡,而非勝利。但關於解決第二個矛盾,即與帝國主義勾結的地產霸權炒家階層和等上樓組及所有被4高(超高地價,超高樓價,超高租金,超高物價)剝削的諸多階層之間的矛盾則一直被架空或擱置,甚至減辣也顯示了嚴重倒退現象。經歷2019年顏色革命,2020-2023年疫情後,帝國主義勢力為達成搞出政治動盪的原先目標(全面開放內地金融系統給外資壟斷並轉移內地財富到外資自己的海外系統)目前明顯改採了透過專家們破壞國策(如動態清零),在股市上透過種種制裁行動或軍事行動來製造政治不穩的形象來阻嚇投資人而造成吸金難等的非示威集會手段了。重點是,這些都不能夠單靠法律文字或網誌文字當作解決的。
我們閱讀武元甲的經典時深深感受到的是,所有理想的,真理的,邁向解決社會矛盾的本質的主要素都完整地體現在他們極為成功的越南革命戰爭過程之中。然而,此與目前支離破碎,完全背離階級性質和拋棄群眾路線的精英朋黨大聯盟獨大的香港新自由主義政治經濟文化狀況形成鮮明對比。所有可能的手段都應該在市民的選項之內。
Copyright Disclaimer Under Section 107 of the Copyright Act 1976, allowance is made for "fair use" for purposes such as criticism, comment, news reporting, teaching, scholarship, and research. Fair use is a use permitted by copyright statute that might otherwise be infringing. Non-profit, educational or personal use tips the balance in favour of fair use.
Comentario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