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Writer's pictureRyota Nakanishi

Hong Kong Intelligence Report #62 戰亂的情報 – 反俄反中信息戰:去工業化與去知性化

Updated: Nov 21, 2023

Open-source intelligence (OSINT)

L: Revealing Ukraine (2019) / R: Ukraine on Fire (2016). Sources © Another Way Productions / Igor Lopatonok / Envato

IMPORTANT


a. 目前西方在香港最成功的反俄信息戰‘真消息’導彈(最大理由是本港媒體只會加粵語翻譯並直接轉播西方主流媒體報導)是,2022年3月10日烏克蘭南部城市馬里烏波爾(Mariupol)的一間產科醫院‘被俄羅斯轟炸,造成了最少17人受傷及3人死亡,含母女’。 不過,俄羅斯聯邦國防部在2022年3月10日,應外交部謝爾蓋·維克托羅維奇·拉夫羅夫(Sergey Viktorovich Lavrov)的早前質問確認了俄方並無發動馬里烏波爾的轟炸行動(Igor Konashenkov:俄羅斯空軍完全沒有執行打擊馬里烏波爾地區地面目標的任務),再加上,早在2022年3月7日外交部也向聯合國安理會指摘了烏克蘭‘民族主義軍營’在搬走工作人員和病人後,用它來建立了瞄準俄軍的射擊位置,因此俄軍在3日前已確認了有關醫院的狀態。後來,俄羅斯駐英大使館在2022年3月10日推特上發布了‘馬里烏波爾轟炸’中由基輔的獨立政宣御用攝影師Evgeniy Maloletka特定拍攝的孕婦照片,其孕婦乃美容部落格意見領袖Marianna Podgurskaya。 (1)(2)(3)(4)


在此,重點並不在於她是否懷孕。 除了俄方在2022年3月7日向安理會的通報以及俄軍的轟炸行動未在馬里烏波爾進行以外,在已驅離職員和病患後,第3天,由誰特定拍了(誰的鏡頭)?專門拍了誰?結果產生了什麼樣的政治效應?這些也都是重點,輪廓。 其實,在反修例風暴期間,香港也有了類似十分怪異的拍攝活動。 即2019年10月4日中環和你Lunch,有個摩根大通(JP Morgan)大陸員工莫名其妙地被追拍,集體聲討,最後丟雜物的事件。 在最長的片段中,一開始從看著手機的他被重重包圍,周圍已擺滿大小攝影機的怪景象開始的。為何知道他是大陸人?為何一直站在那裡?甚至,曝光事件的影片攝影者也是反修例的‘任何人記者’之一。早在2016年,在美國有報導批判摩根大通(JP Morgan)在中國作戰(顏色革命)上的不作為(在摩根大通的案例中,該公司被指控雇用中國共產黨精英的子女以獲得對華商業機會)。實際上,連在這個報導上,我們始終都透過美國勢力的眼睛,鏡頭才看到和得知該事件的。這整個事件最終成了長遠有利於摩根大通(JP Morgan)的公關,在港至今完全沒有任何人質疑美國金融寡頭摩根大通(JP Morgan)在反修例風暴/整個對華美國政治上的角色了。 就整體而言,由美國勢力拍了美國勢力,最後產生了有利於美國勢力的政治效果。(5)(6)


b. 本文概括和評析的美國紀錄片《揭露烏克蘭 Revealing Ukraine》(2019) 是經典之作《烏克蘭著火 Ukraine on Fire》(Igor Lopatonok導演,Oliver Stone監製;2016年)的續集。看來,只看《烏克蘭著火 Ukraine on Fire》,而不看《揭露烏克蘭 Revealing Ukraine》的人仍然居多(不像國際,有件奇怪的事是,至今,沒有任何港內‘專業’媒體和‘意見領袖’提及過此兩部),甚至,一些賣文作家們和國際媒體只推前者,這算片面。其實,《揭露烏克蘭 Revealing Ukraine》專門處理的是2014年‘歐洲廣場’革命的經濟和文化背景及其後續影響。換言之,《烏克蘭著火 Ukraine on Fire》專門以政治/社運層面為主,而《揭露烏克蘭 Revealing Ukraine》則以經濟,文化為主的。當中,追蹤政客‘明星’們其實是最簡單的,較難懂的則是經濟,所以更加需要仔細看的。也就是,前作的主焦點在於上層建築,後者的主焦點則在經濟基礎,並且從經濟基礎正確解釋了上層建築的演變(前作輕輕帶過這點,但本作則透過長時間的訪問來詳細解釋,深挖和補充/更新是後續作品的重要任務)。再加上,《揭露烏克蘭 Revealing Ukraine》補充了烏克蘭政府干涉2016年美國總統大選的國際醜聞事件的來龍去脈。無庸置疑,只看傑作《烏克蘭著火 Ukraine on Fire》也已足夠,不過,最好將之視為兩部曲來對待。Igor Lopatonok導演也在加拿大的影片分享平台Rumble特別上傳了此兩部,因此這兩部總是要在一起看的。特此推薦,選為國安教材。


See the film:


READ MORE:


Special Permission granted from Dir. Igor Lopatonok. (7)


CONTENTS


1. 烏克蘭的歷史回顧(民族文化的形成和紐帶)


烏克蘭主持人奧克薩娜·馬爾琴科 (Oksana Marchenko) 和烏克蘭選擇派(Ukrainian Choice)領導人維克多·梅德弗查克 (Viktor Medvedchuk)夫妻是在2014年歐洲廣場革命後淪為了美國制裁和取消文化的受害者。


獨立烏克蘭


列昂尼德·庫奇馬(Leonid Kuchma), 1994-2005年烏克蘭總統


起初烏克蘭內部不存在嚴重種族衝突。望走向富裕和繁榮的獨立烏克蘭。 後來減少了對俄羅斯的依賴。


2014年歐洲廣場革命後,一直沒有發達的經濟。


人民沒有從主權和獨立中受益。


2014年3月美國財政部對其實施制裁。在烏克蘭建立聯邦結構是要受到懲罰的?一個聯邦國家反對烏克蘭成為一個聯邦國家。


喬·拜登(Joe Biden)聯邦制的倡導者


在2014年克里米亞(Crimea)分離。頓巴斯戰爭(the Donbass War)仍在繼續。


親俄派(講俄語的民眾)對反俄派(不講俄語的民族主義者)。


維克多·梅德弗查克 (Viktor Medvedchuk):反對激進的恐俄症和反俄癔症。 與鄰國關係正常化。


西方和東方的離心已經開始。 它起源於過去十個世紀的歷史。烏克蘭的領土是各地域聯盟的領土。


基輔羅斯 Kievan Rus' (882-1240)


欽察汗國 Golden Horde (1242-1502)


立陶宛大公國 Grand Duchy of Lithuania (1236-1795)


克里米亞汗國 Crimean Khanate (1430-1783)


匈牙利王國 Kingdom of Hungary (1526-1867)


波蘭王國 Kingdom of Hungary (1385-1795)


鄂圖曼帝國Ottoman Empire (1299-1922)


奧匈帝國Austria-Hungary (1867-1918)


俄羅斯帝國 Russian Empire (1721-1917)


蘇聯 The United Socialist Soviet Republics (1922-1991)


不同的面貌,不同的歷史和不同的語言。


現任政府的錯誤是試圖為利沃夫州(Lviv region)、捷爾諾波爾州(Ternopil region)和伊凡-法蘭科夫(Ivano-Frankivsk)創造毫無根據的全國單一身份。


美國對烏克蘭經濟所做的事情與他們在1990年代對俄羅斯所做的事情是一樣的。


俄羅斯和烏克蘭都是同一個東正教和斯拉夫民族。


普京(Vladimir Vladimirovich Putin):一般來說,我認為烏克蘭人和俄羅斯人實際上都是一個民族。


嗯,事實上,這是一個民族。你看。事實上,當這些作為烏克蘭核心的土地加入俄羅斯時,當時只有三個地區。


基輔地區、北部地區和南部地區。沒有人認為自己是俄羅斯人以外的什麼。


這種態度……每個人都是東正教徒,認為自己是俄羅斯人。


而且他們不想成為天主教世界的一部分,在那裡他們被波蘭拖入。


烏克蘭人和俄羅斯人分享數量龐大的紐帶。


2. 歐洲廣場槍擊案的真相


2014年2月20日,不明身份的槍手在‘歐洲廣場’當天襲擊了示威者。 然後警察被指責。


誰向示威者開槍了?


安德烈·帕魯比 (Andriy Parubiy) 指責俄羅斯。


Ivan Katchanovski教授 (https://uniweb.uottawa.ca/members/1150)收集了證據。當屠殺發生時,那麼多記者和攝影機都在那裡。


a. 狙擊手位於被示威者控制的大樓裡。

b. 比利時電視台的錄像顯示,兩名示威者先走到大屠殺將發生的地點,強烈呼籲其他人到那裡去。

c. 兩名極右翼領導人(全烏克蘭聯盟「自由」和議會副主席)後來承認,他們會見了美國的高級官員,討論西方支援問題。官員告訴說:基本上殺死幾個示威者並不足以讓西方政府改變支持。


亞努科維奇(Viktor Yanukovych)總統當時並沒有使用軍隊。


而且他不願意為反對派的武力行動提供任何藉口或托詞。


他甚至沒有想過對平民使用武裝力量,包括已經拿起武器的示威者。


歐洲廣場事件是預先計劃已久的。華盛頓在烏克蘭實際實施的外部管理(長臂管轄)的要素。首先是非政府組織,以盧嵐 (Victoria Nuland)、喬·拜登(Joe Biden)為代表的政府官員公開支持暴力的升級。


使用非法和致命武器的‘和平示威’……


2014年2月21日至22日,新政府赦免了所有示威者,包括那些在歐洲廣場期間犯下了嚴重罪行者。


他們提前確立了立場。他們不可能被起訴。


第九條:禁止收集與示威者有關的個人數據。


在這件事上沒有正義,甚至他自己的房子也在2014年2月和2018年9月屢次被他們燒毀了。


3. 反俄政策


烏克蘭內部撕裂的原因是目前政府的政策是與俄羅斯決裂。


2005年,民族主義總統維克多·安德烈耶維奇·尤先科(Viktor Andriyovych Yushchenko)當選,使這一進程升級。


自2018年12月以來,反俄運動變得更加歇斯底里。


虛假信息‘俄羅斯部隊在基輔準備對示威者使用武器’。


克里米亞加入俄羅斯後,俄羅斯被公開誣陷為侵略者了。事實上,烏克蘭軍隊正在轟炸和轟擊頓巴斯的烏克蘭城市。


普京:你知道,到現在為止,關係很複雜。


而這是由那些與政變有關的非常困難的事件帶來的。


而這些緊張關係的第二個因素是烏克蘭現任當局的宣傳,烏克蘭當局正在利用這些宣傳將俄羅斯描繪成一切的罪魁禍首。


李·斯特拉納漢(Lee Stranahan):西方利用烏克蘭來對抗俄羅斯。


2014年的歐洲廣場革命是美國的直接參與,本身就是對抗俄羅斯的一種手段。


烏克蘭總統彼得·波洛申科(Petro Oleksiyovych Poroshenko)。


‘俄羅斯向烏克蘭海軍艦艇開火並扣押’事件。 烏克蘭船隻侵犯了俄羅斯的領海。 烏克蘭水手被俄羅斯扣留。


普京:烏克蘭前總統波洛申科在選舉前夕故意安排了這次挑釁。他知道,他在該國東部和南部不會得到支持。他利用這一挑釁行為來加劇緊張局勢,然後宣佈戒嚴令,推遲選舉。他在尋找一個機會,無論如何都要保留權力。


頓巴斯(Donbass)的盧甘斯克(Lugansk)和頓涅茨克(Donetsk)


2014年12月,頓涅茨克和基輔(Kiev)之間,開始談判交換囚犯。


亞歷山大·弗拉基米羅維奇·扎哈爾琴科 (Alexander Zakharchenko)頓涅茨克人民共和國首腦


伊戈爾·普羅特涅基 (Igor Venediktovich Plotnitsky)盧甘斯克人民共和國國家元首


一個國家的兩極化。


奧利華·史東 (Oliver Stone) : 美國會利用烏克蘭的事情來推動熱戰的發生。


喬·拜登(Joe Biden): 整個世界都在看著你(烏克蘭)。


4. 去工業化與去知性化


當蘇聯解體時,烏克蘭在世界上最發達的國家中排名前十。


1/3的蘇聯工業,最大的黑海航運公司,舉世聞名的火箭和航天工業,在不顧一切地進行經濟改革,與俄羅斯和前蘇聯國家決裂後,烏克蘭一直是個失敗者。自獨立以來,經濟萎縮了三分之一,成為歐州最貧窮的國家了。從2014年後,急劇的去共化(Decommunization),使其經濟基礎分崩離析。


在蘇聯,烏克蘭是生產鐵路機車和柴油汽車的最大共和國。


烏克蘭的去工業化導致了這一事實,即現在烏克蘭從美國購買這些機車。到底誰受益?


這對那些今天為銷售自己的產品而遊說影響經濟一體化的非法方法的人有利。


歐洲廣場革命的五年後,現在大家都很清楚,西方不會為烏克蘭開放銷售市場。


沒有國家需要有意外的競爭對手。


迫使烏克蘭消除自己的潛力是更有利的。


烏克蘭曾經是少數可以生產航空母艦的國家。現在烏克蘭沒有造船廠了。


烏克蘭曾經製造過太空火箭。現在沒有航天工業、飛機工業、汽車工業。軍工綜合體曾經每年給預算帶來30億美元的收益。今天,大多數企業已經關閉。


仍有些工業位於不受基輔控制的地區。


他們正在努力出口這些產品,否則,我們生產的越少,我們購買的越多。


這是外部勢力擴張的因素之一。


自2014年以來,與華盛頓引入的對烏克蘭長臂管轄 (external management) 有關的。


煤炭騙局。


烏克蘭在頓巴斯有豐富的煤藏,但突然從出口國變成了煤的進口國。基輔拒絕從頓巴斯地區購買煤炭,而是從美國和南非購買。


特蘭西瓦尼亞(Transylvania)的煤比俄羅斯的煤貴得多,而且確實比南非的煤貴。運輸物流的差異。


在烏克蘭和俄羅斯;烏克蘭和美國;以及烏克蘭和南非之間,今天,烏克蘭從俄羅斯購買63%的煤炭進口;之前已有30%的煤炭進口來自美國。


華爾街金融資本遊戲的結果。


國內生產商變成了尋求者和購買者。 本身沒有生產性工業了。


烏克蘭有石油,它需要被開發,但投資環境沒有被創造。


拜登訪問烏克蘭和羅伯特·亨特·拜登(Robert Hunter Biden)使其成為一家石油和天然氣生產公司的董事會成員。這成為拜登家族的經濟利益。


從2014年以來,烏克蘭從波蘭、斯洛伐克(Slovakia)和奧地利(Austria)繞過購買俄羅斯天然氣工業股份公司(PJSC Gazprom)的天然氣供應。結果,天然氣價格上漲了1079%。


這就是烏克蘭公民由於對天然氣的依賴而付出的代價。


然後,雙邊經濟戰爭開始了。


觸發了俄羅斯對烏克蘭實施的反制裁。這是對經濟發展的又一次崩潰性打擊。烏克蘭失去了俄羅斯和獨立國家聯合體國家(CIS)的市場。


不幸的是,烏克蘭沒有找到另一個市場來替代。


每年必須償還30%的債務,這甚至是連正常經濟也不能承受的。


去工業化伴隨著去知性化(去智力化)。 這是由於有害的負面教育系統。


非工業化導致了數以萬計的大型和中型公司的關閉。人們找不到工作,為了在經濟上支持他們現在的家庭而離開了烏克蘭。


喬治·索羅斯(George Soros)的身影無處不在。這是他的‘積極’影響。


顏色革命。


不僅是橙色革命,還有2013-2014年的歐洲廣場革命都是他的活动。


他並沒有停止。


5. 「通俄門」


塑造了‘特朗普與俄羅斯的勾結’。


希拉蕊·戴安·羅登·柯林頓(Hillary Clinton)的電子郵件從體制被隱藏。公民社會2.0(Civil Society 2.0)的推出是為了在技術上加強社會工程,顏色革命。


事實上,烏克蘭政府彼得·波洛申科(Petro Oleksiyovych Poroshenko)為希拉蕊·戴安·羅登·柯林頓(Hillary Clinton)干預了2016年美國總統選舉。


普京認為,他們想討好未來總統,正如他們所想。


這就是為什麼他們允許自己說關於特朗普先生的不愉快的事情,並以不同的方式支持了民主黨人。



保羅·馬納福特 (Paul Manafort)在烏克蘭‘被揭露文件’後面臨新的指控。


由於烏克蘭製造的醜聞,前特朗普總統選舉的組織者,思想家的他被取消了。


他是烏克蘭地區黨 (Party of Regions)的顧問,該黨在2006年和2014年期間已經發展成為最大的政黨。


前記者,反貪腐鬥士,議員,彼得·波洛申科(Petro Oleksiyovych Poroshenko)派的謝爾蓋·列申科 (Serhiy Leshchenko)是醜聞的編造者。


地區黨的第一個官方披露的故事(黑賬)甚至原本沒有提到保羅·馬納福特 (Paul Manafort)的名字,而是談到了其他人。


他們攻擊的是總統候選人唐納德·約翰·特朗普(Donald John Trump)。


證據是,在‘黑賬’中沒有人因腐敗而被起訴,因為它是對主要目標特朗普的集中、重點打擊。


普京:美國。這是一個大國,大國有他們自己的問題,有他們自己對什麼是好的和什麼是壞的看法。


據瞭解,過去幾年……過去十年, 統治階級、富人的收入有了巨大的增長,但對中產階級來說,這十年來曾來沒有任何改善。


這是負責特朗普競選活動的人所理解的事情。


顯然,盧嵐 (Victoria Nuland)、喬·拜登(Joe Biden)、喬治·索羅斯(George Soros)和希拉里團隊民主黨人試圖阻止特朗普。


盧嵐 (Victoria Nuland)在2018年聽取了聯繫人角色克里斯托弗·斯蒂爾 (Christopher Steele)的簡報,隨後盧嵐、約翰·馬侃(John Sidney McCain III)、所有人都敦促克里斯托弗·斯蒂爾 (Christopher Steele)去聯邦調查局(FBI)進行信息設置。(設置封面故事)


Andrii Telizhenko, 烏克蘭外交官,政治顧問被克林頓團隊接觸,亞歷山德拉·查盧帕 (Alexandra Chalupa)。查盧帕針對特朗普-俄羅斯和保羅·馬納福特 (Paul Manafort)。查盧帕尋求他們的污點,以破壞特朗普在2016年的選舉活動。


擔心特朗普政府的報復行動的彼得·波洛申科(Petro Oleksiyovych Poroshenko)從美國扶植他之後,對烏克蘭來說是災難性的。


在2016年來自烏克蘭的美國選舉干預中,法院的不公正,終究對烏克蘭的外交政策造成了重大傷害。


如果你賭錯了馬,這可能會帶來麻煩。


烏克蘭破壞特朗普的努力適得其反。


READ MORE:


維基解密發佈了證據的電郵。


發件人:chalupa, Ali


發送時間:2016年5月3日,星期二,下午11:56


收件人:To: Miranda, Luis Communications Director DNC


主題: Re: 你看到了這個,對嗎?


READ MORE:



‘塑造了2016年大選的16個人 - 亞歷山德拉·查盧帕 (Alexandra Chalupa)’


那些記者是被美國駐基輔大使館接走的。換句話說,這些記者是由國務院派出的。這意味著,國務院深入參與了反特朗普選舉活動。


READ MORE:


彼得·波洛申科(Petro Oleksiyovych Poroshenko)非常擔心他直接參與的陰謀會被暴露給特朗普政府。


彼得·波洛申科(Petro Oleksiyovych Poroshenko)公開支持了希拉里,因為烏克蘭駐美國大使瓦列里·查理(Valeriy Chaly)支持民主黨人。


茲比格涅夫·布里辛斯基 (Zbigniew Brzezinski)(1997):烏克蘭是一個地緣政治中心,因為它作為一個獨立國家的存在有助於俄羅斯的轉型。


弗拉基米爾·澤連斯基 (Volodymyr Zelenskyy)當選原是為了制止頓巴斯的戰爭……


普京:維克多·梅德弗查克 (Viktor Medvedchuk)先生贊成獨立的烏克蘭,肯定一個更強大、獨立的烏克蘭。同時,他認為烏克蘭必須發展與俄羅斯的關係,這一點我很贊同。


COMMENT


《揭露烏克蘭 Revealing Ukraine》片中,有關去工業化和去知性化(去智力化)對烏克蘭社會的衝擊是最關鍵的概念。 一般而言,新自由主義社會都以歷史的必然現象或自然現象來解釋,推銷和接受去工業化。其實是,學校教育中最成功注入的新自由主義的洗腦世界觀正是所謂去工業化的必然性。為了經濟繁榮穩定積極去工業化的國家後來都淪為了貨架,自身沒什麼工業(舊社會?)後,只能向外國購買產品的‘服務經濟’(service economy)了。這其實是經濟國安的危機。幸好,中國大陸早就識破了去工業化意識形態病毒的陷阱。另一方面,與去工業化伴隨而來的政治文化是去知性化。去知性化導致社會的過激泛政治化。 不幸,香港社會都中了,因此之故,再工業化,再知性化是必須要做的。



此篇概括和評析了俄烏紀錄片《揭露烏克蘭 Revealing Ukraine》。


NOTES


1. https://www.bbc.com, BBC, (March 10, 2022) 'Ukraine war: Three dead as maternity hospital hit by Russian air strike.' Available at https://www.bbc.com/news/world-europe-60675599

2. https://www.timesofisrael.com, Times of Israel, (March 10, 2022) 'World condemns Russian hospital strike as troops advance on Kyiv, choke off Mariupol.' Available at https://www.timesofisrael.com/world-condemns-russian-hospital-strike-as-troops-advance-on-kyiv-choke-off-mariupol/

3. https://www.theguardian.com, (March 10, 2022) 'Twitter removes Russian embassy tweet on Mariupol bombing.' Available at https://www.theguardian.com/world/2022/mar/10/twitter-removes-russian-embassy-tweet-on-mariupol-bombing

4. https://inews.hket.com, 經濟日報, (March 10, 2022) '【烏克蘭戰爭】KOL母女平安 俄曾指醫院被炸是假新聞(第二版).' Available at https://inews.hket.com/article/3200479/【烏克蘭戰爭】KOL母女平安%20俄曾指醫院被炸是假新聞(第二版)

5. https://www.dw.com, DW, (October 8, 2019) '摩根大通一大陸籍員工在香港遭毆打.' Available at https://www.dw.com/zh/摩根大通一大陆籍员工在香港遭殴打/a-50723184

6. https://bucknellian.net, Bucknellian, (December 1, 2022) 'JP Morgan scandal deepens American distrust in financial institutions.' Available at https://bucknellian.net/70769/opinion/jp-morgan-scandal-deepens-american-distrust-financial-institutions/

7. https://www.rt.com, RT, (March 10, 2022) 'YouTube censors Ukraine documentary featuring Oliver Stone.' Available at https://www.rt.com/pop-culture/551652-youtube-removes-ukraine-documentary/




 

Copyright Disclaimer Under Section 107 of the Copyright Act 1976, allowance is made for "fair use" for purposes such as criticism, comment, news reporting, teaching, scholarship, and research. Fair use is a use permitted by copyright statute that might otherwise be infringing. Non-profit, educational or personal use tips the balance in favour of fair use.

Comments


bottom of page